益强码上建站益强码上建站

天塌了!NPM 又被 投毒‼️

就在 七天前,天塌npm 才刚刚经历一场 “史诗级”供应链大屠杀 :

攻击者篡改大名鼎鼎的被投 chalk 依赖 ,把 挖矿木马 + 系统信息窃取脚本 塞进 每周下载量 6000 万次的毒‼流行包 ,导致 全球无数 CI 瞬间变矿场(详见《npm 大屠杀 :6000 万下载量 chalk 系被投毒》)。天塌

社区惊魂未定 ,被投官方连道歉信都没写完——第二把刀闪电般捅到:

48 小时内“双连击”9/15 傍晚 :220 万周下载量的毒‼ @ctrl/tinycolor 被劫持发布恶意版本 ,postinstall 自动执行 bundle.js,天塌扫描并外泄本地机密 。被投

9/16 凌晨 :同一攻击链已 横向感染 40+ 包 ,毒‼涵盖 Angular 生态、天塌颜色工具、被投甚至企业安全厂商包 。源码库毒‼

9/16 早上 :第二波投毒 启动 ,天塌目标直指 CrowdStrike 相关 npm 包  ,被投可自动触发恶意 GitHub Actions。毒‼

一句话总结 :上周投毒 chalk,本周轮到你离不开的配色小工具 + 安全大厂 SDK ,连“守门员”都成了输送后门的人 。

攻击手法拆解

(1) 入口:钓鱼或泄露 maintainer 的 npm 令牌 → 劫持发布通道。

(2) 植入 :在 package.json 的 postinstall 字段调用 node bundle.js 。

(3) 执行:

扫描 ~/.aws 、~/.npmrc、免费模板~/.env 、GITHUB_TOKEN 、DOCKER_AUTH 。把机密拼接到 webhook.site 公开地址 ,无需自建服务器。若运行在 GitHub Actions ,还会 创建新的 workflow 文件 ,持续驻留 。

(4) 扩散:利用依赖平级提升(hoist)(node_modules/@ctrl/tinycolor 被上百个包引用),一次投毒,万人中招。

哪些包已确认“含毒”

以下名称均来自 Socket 团队实时推文,列表仍在增加:

@ctrl/tinycolor(≥4.0.3)crowdstrike-* 系列今早更新的建站模板所有版本任何在 9/14-9/16 突然发 patch 的 Angular 配色周边包名称带 -color  、-theme、-ui 且 版本号异常跳升 的小众包(典型特征 :上周下载 <1000,突然发 2.0.0)自查与急救三步走

(1) 停装

复制# 全局关闭脚本 npm config set ignore-scripts true # 如果 CI 里用的是 yarn ,也加 yarn config set ignore-scripts true1.2.3.4.

(2) 锁死

复制# 把现有可用版本写死 npm shrinkwrap # 或者把 lock 文件设为只读,禁止自动刷新 git add package-lock.json && git commit -m "freeze clean deps"1.2.3.4.

(3) 清密

立刻轮换:

GitHub Personal Access TokenNPM 访问令牌Docker Hub 、AWS、Vault 等任何在 ~/.npmrc 或 env 里出现过的密钥

审查 GitHub Actions 日志,看是模板下载否出现陌生 workflow_run 或对外 HTTP 200 到 webhook.site。

以后还能不能 npm i?

可以,但 别手滑 。给出三条“保命”默认配置:

npm :npm ci --ignore-scripts --audit signaturesyarn :yarn install --ignore-scriptspnpm:pnpm install --ignore-scripts(pnpm 默认会弹窗让你审脚本,最安全)

再加一道 Socket 插件 :

复制npx socket@latest scan1.

可在 install 前给出 实时风险评分 ,9 月以来的所有投毒包均被标为 Critical。

写在最后

npm 的“便利”是把双刃剑 :一个 postinstall 就能让任何开发者的电脑变成矿机  、泄密器、C2 跳板。

供应链攻击已进入 “小时级”迭代 时代,高防服务器靠 npm 官方人工下架根本来不及。真正的安全阀只有两道 :

开发者自己的手指——别一键 npm i;自动化审查工具——让机器先跑 ,确认无毒再装 。

记住:每一次 npm i ,都是把别人写的代码直接跑在你的笔记本、CI、生产服务器上 。

赞(5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益强码上建站 » 天塌了!NPM 又被 投毒‼️